是的,就是这样,我很愉快地拿下了上海地平线的offer。再然后到实习顺利结束,再到导师的实验室实习,再到秋招,再到毕业,我的研究生阶段就有了,我是这样幻想的。
说来,这几个月很魔幻,打从合肥那家小厂离职,眨眼间竟一月有余。在那里,我做了一个小项目——关于树莓派小车的导航与定位。讲实话,于我个人能力提升而言,这次经历没啥太大的收获,毕竟之前参与过类似的竞赛,许多技术和问题都似曾相识。其实,离职的想法在我脑海中萦绕了很久,但本着“都来了,总要带点什么走”的心态,还是咬牙做了下去。项目的难点并不在于其本身多复杂,而是算法逻辑和硬件执行的对齐度。就比如,麦克纳姆轮并不能利索地按算法逻辑执行动作,任何一个电机的发热老化都会严重影响运动结果,甚至连直线指令都走不直;还有那相机的支撑结构,小车稍微跑快点就摆来摆去,导致我得到的数据总是不断抖动;再有些局部死循环的场景,总要写些额外的 if 逻辑,非常丑陋,对我这种强迫症选手来说,太受不了了……
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我的不懈努力下,终于,小车被调整到了一个较好的状态。结果,老板突然跟我说这方案不行,可这和 mentor 之前传达给我的需求不太一样,如果改方案,又得重来,包括一些场景设置,麻了。
第一次实习,也是第一次体验到客户需求带来的冲击,再加上早就想走的心,第二天一大早,我就提离职了,共计三个月左右,现在回头看,其实也不过是”草台班子“罢了,哈哈!但不管咋说,公司好歹给了我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,这点我还是挺感谢的。
离职后的一个月里,心情挺复杂的。有再投了几家公司,也去面了几场试,再加上年前那一堆面试,甚觉自己技术栈不足。我本以为本科那些竞赛经历、学历,还有参与的项目,能让我至少顺利“杀进”个中厂实习,可现实却给了我一个 “大嘴巴子”。还是太弱了么,我不禁怀疑自己。
后来,便放下了实习的想法,开始思考自己的技术路线。参加过一些校招宣讲会,其实中大厂还是很看重学生的基础的,包括八股文那些,可这些东西我早快忘光了,而且我是推免生,之前根本没系统学过计算机基础。
那段时间里想了很多,怎么说呢?最难不过沉淀吧,大家都很急于求成,想快点发论文、搞竞赛、干大厂实习,以获得最大的性价比,但这也导致自己基础薄弱,一面便漏洞百出,不过是半吊子水平。我是一个热爱计算机的人,虽然有些bug总让我抓狂,但我总能在短暂的休憩之后,对它充满干劲。我觉得我应该花一些时间巩固基础,我也这样地做了一些行动,包括《C++ Primer》、CSAPP等等。虽说短期内对自己的技术栈没啥明显效果,但想着,能为秋招那些天做一些有用的东西,还是开始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学习!
意外的是,一个月前投的地平线决策规划实习岗位,前几天突然通知我面试,我赶紧上实习僧去找当时的招聘信息,结果链接都撤掉了。当时我心里就犯嘀咕,是不是拿我刷 KPI 啊?不过,我当是去 “模拟面试”,就跟 HR 约了面试时间。面试的时候比较轻松,面试官只围绕我的简历问问题,还出了一道我觉得挺简单的算法题。技术问答结束后,面试官说我和岗位挺匹配的,再聊了几句,面试就结束了。整个过程普普通通,我也没抱多大希望,就盼着能得到点面试评价,好给自己参考。
今天,平静的一个下午,我正打算跟着黑马程序员的 C++ 从 0 到 1 最终训练项目复习 C++ 语法,还想着过几周去 Github 上找几个能深入研究的项目。下午两点左右,之前的 mentor 突然找我要树莓派小车的最终视频,非常爽快地重传了一遍,心里还琢磨着,说不定我的方案最后还是能用呢。下午五点左右,项目快写完了,手机突然闪着光,我第一反应是骚扰电话,我这张老卡,隔几天就有保险、房产推销的电话打进来。本来不想管,怕打断写代码的思路,可又突然想起上周面试还没收到拒信,就回拨过去。没想到,电话那头是 HR 跟我谈 offer 的事儿。很激动,说话也一直在抖,那种高兴劲儿,就跟当初保研拿到导师 offer 的时候一样。可能是房间里信号不好,我拿着纸笔跑到外面,跟 HR 细聊实习入职的事儿。阳光照在字迹上,亮闪闪的。
是的,就是这样,我很愉快地拿下了上海地平线的offer。再然后到实习顺利结束,再到导师的实验室实习,再到秋招,再到毕业,我的研究生阶段就有了,我是这样幻想的。
生活总是如此吧,我们被无数个否定击碎,无数次的无能为力,无数次的怀疑与崩溃,但只要有一次没有,就是成功!守得明月见日开,拨开云雾见光明,加油,年轻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