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不要停止对世界的思考
下周还有最后一门考试,我正在图书馆预习,如果未来没有大机缘从政或者读博,我想我马上就要结束我最最最最讨厌的“应试教育环节”了。 闭馆前广播里放了一首轻音乐,很有意思,与此同时,我的思绪开始乱舞。 ...
下周还有最后一门考试,我正在图书馆预习,如果未来没有大机缘从政或者读博,我想我马上就要结束我最最最最讨厌的“应试教育环节”了。 闭馆前广播里放了一首轻音乐,很有意思,与此同时,我的思绪开始乱舞。 ...
02年的我是整个部门最小的实习生,同事们听说我的年纪和学历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“好年轻啊,这么早就出来工作,好辛苦!”、“哇,中科大的同学吗,还是双9”,但只有我自己知道不管学习工作还是人际交往,我都感到无所适从,好像在不断尝试中才能摸到些许门道。 ...
是的,就是这样,我很愉快地拿下了上海地平线的offer。再然后到实习顺利结束,再到导师的实验室实习,再到秋招,再到毕业,我的研究生阶段就有了,我是这样幻想的。 ...
学习二十载,一直在寻求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。 花时间记笔记,我曾经以为这是值得的,毕竟这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。 自中学起就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,每每学习新课程,我都会在各种教学视频、参考书中总结归纳,框架而系统,我很喜欢。在过去好些年的应试中,通过记笔记,我总能具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,以及更迅速的全面复习,但与此同时,也代表平时我需要比其他人多得多的时间去完成课程的理解、笔记框架的构造、内容的整理等等,以帮助我下一次更加快速的入门。我也有尝试过以最简洁的方式去记录,从而换取更高的效率,但这经常导致的问题是,在下一次复习笔记时,我甚至看不明白自己在记录什么;我也尝试过 去取得时间与字数之间的平衡,但大多数时候,这反而使我陷入两难,最后取得更差的效果。 ...
记得初中一次期中之后,班主任把我和你拉到办公室里做考后复盘,闲聊间说道我俩可能以后大学甚至更远的未来都会成为长久的朋友,其实我是不信的。 事与愿违,我俩确实是玩了很久很久,但我依旧觉得,朋友是阶段性的,当两个人所处的环境分离或者人生阶段脱节,缘分就会慢慢变浅,幸运的是,我俩缘分确实有点深,但我不知道还会深多久。 ...